諾亞研究工作坊 核心觀點
1. 經過兩年的業務調整,公司的盈利能力于2017年停止下滑,再次向上。
2. 公司費率指標表現較好,銷售費率下降或源于銷售部署較為薄弱,對本輪周期規模擴張有負面影響;管理效率較低,但持續改善后已處行業領先水平;得益于公司穩健的財務策略、領先的金融創新能力,財務費率同樣具備優勢。
3. 公司的安全邊際在業務調整期出現了快速下跌,但調整過后,改善明顯。但仍需注意2017年新增的高價土儲的消化能力。
利潤表中的盈利能力
1.1 凈利率與毛利率皆接近頭部企業
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講,規模越大并不一定代表盈利能力越強,甚至會出現相反的情況。出現這樣情況的主要原因為,在房企的發展過程中,必不可少將面臨著眾多指標之間的抉擇,如回款情況、規模、利潤等。
業務調整效果顯現,盈利能力轉向提升。觀察世茂的數據,公司在這一輪周期之前,利潤率位居行業前列,表現出了超強的盈利能力,但下滑明顯,目前又回升至前五名企業的平均水平。
主要原因為公司于2015年、2016年進行了業務調整,開始不再一味強調規模,更多考慮利潤率、回款率等指標。在項目選擇中,供貨更多的集中在高毛利、低庫存風險的項目中。
隨著這些項目逐步被結算,成果開始顯現,2017年至今毛利率水平再次得以好轉。


1.2 公司效率提升顯著
在毛利率持續好轉的同時,公司凈利率在今年上半年停止漲勢,重新下探,主要原因為三費中的財務費率上漲。
從變化趨勢看,本輪周期中,世茂的費率變化與頭部企業節奏相反。從三費(銷售費用、管理費用、財務費用)的變化趨勢看,頭部企業的三費費率有趨勢性的上漲,原因或為擴張周期中資源的快速投入。
但反觀世茂的數據,在2016年與2017年頭部企業費率上漲的同時,公司的費率卻持續下降,2018年上半年出現上漲,表現較不穩定,與前五名企業的節奏完全相反,與排名靠后的企業在2018年之前也完全不同。
分解來看,銷售費用、管理費用、財務費用的表現皆與頭部企業有所不同。
銷售費用率下滑與本輪周期公司規模擴張欠佳的結果相吻合。從細分的三項看,在本輪周期中,公司的銷售費用率持續性的快速下降,與最頭部的企業相比,降幅較大,與規模相仿的企業相比,趨勢相反。
一般來講,銷售費用的下降可源自于正反兩個方面:
正向的解釋為,品牌建設較為完善。隨著前期品牌的建立逐漸完善,公司的銷售費用達到了規模效應,銷售費用將呈現出平穩或下滑態勢,如本輪周期中的最頭部企業;若還處于品牌建設階段,在規模擴張時,銷售費用的提升展現了公司奮力前沖的野心,如本輪周期中規模排名提升明顯的部分企業。
而反向的解釋為,公司在銷售的部署上稍顯薄弱,這一點與公司在本輪周期中略顯保守、反應較為滯后相吻合。銷售方面的相對薄弱,與本次周期規模擴張欠佳或有所關聯。
公司管理效率常年較弱,多年改善后,已處行業領先水平。管理費用方面,公司管理費用率常年高于頭部企業,體現出了公司較弱的執行效率,此為公司較為明顯的弱勢之一。
但近幾年公司該指標持續性得到改善,前期該數據改善或與公司規模放緩、業務調整相關。但2017年開始公司重回擴張之路,該指標依然保持下降,表明通過多年的調整(如區域放權等),公司的效率已達行業領先水平。
財務費用是2018年上半年三費上漲的主要原因。公司2018年上半年其他兩項費用率延續了下降的態勢,但財務費用上漲較多,原因除了有息負債規模的提升、宏觀環境造成的融資成本提升外,2017年較多的匯兌收益對當年的財務費用下降做出了較大貢獻,今年上半年該因素未能持續。
公司的財務費用率低于行業最頭部的企業,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穩健的財務策略,另一方面在于公司的金融創新能力為行業內的一大優勢,如發行熊貓中票、首單不動產公募資產證券化等,使得財務費用率控制在較優水平。




真實的運營效率
考慮到房地產行業利潤表中的收入與費用有時點錯配現象,本文采用三費與銷售金額的比值來描述房企真實的運營效率。
可以發現,公司真實的效率在2015年前表現較差,但通過業務調整,費率快速回落,公司的運營效率明顯提升,此點與上文分析的利潤表中的費率變化相同。
額外的兩點在于:
1)公司的效率提升已體現在利潤表中
由于數據的滯后性,部分企業真實的運營效率雖然已經得以提升,但還未體現在利潤表中,利潤表中的三費費率或仍處上漲態勢。
2)銷售效率確有提升
相對于銷售金額,銷售費用依然持續下降,表明公司該指標的改善不僅來自于銷售部署的薄弱,仍有一部分因素確實來源于公司銷售效率的提升。


未來的安全邊際
世茂的安全邊際較低。影響到未來毛利率水平的重要指標為拿地均價與銷售均價的比值,此為公司盈利的安全邊際。
從安全邊際看,公司的拿地成本較高,侵占了較大的利潤空間。相對于銷售均價,公司的拿地均價在2015年出現了非??焖俚纳蠞q,拿地均價/銷售均價的比值從2014年的27%猛增至2015年72%,在行業中遠超其他頭部企業,拿地均價的絕對值也從3325元猛漲至8693元。拿地均價的提升較大程度侵蝕了毛利率空間。
拿地價格的上漲與公司的業務調整相關。公司在2015年與2016年的多項調整中,強調三四線嚴格以銷定產、供貨集中在一二線中;要求90%以上的新增投資發生在一二線城市,處理三四線城市的土儲。
這樣的戰略轉移與存貨清理,使得當年銷售項目包含了部分之前積累的低價項目,但當年新增投資卻是新戰略下的優質地塊,必然導致該指標的大幅上漲。因此調整期的安全邊際下降為意料之中。
調整過后,安全邊際顯著改善,但依然需提防2017年新增地塊的高價風險。可喜的是,經過兩年的調整,2017年開始,安全邊際出現了明顯的提升,今年上半年回歸到正常水平37%,與其他企業相仿,此為較好的改善勢頭。但需注意的是2017年公司新增土儲較多,且價格雖然改善但依然維持高位,這些土儲的消化將較大程度影響公司未來的盈利水平。

-End-
(具體投資咨詢請關注微信公眾號“諾亞研究工作坊”ID:Noah_Research 或微信掃一掃下方圖中二維碼關注后留言,謝謝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