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界有一句很經典的話“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”,這里所說的就是要分散投資。分散投資這個概念,現如今可以說是已經深入人心了,即使是普通的投資者也深諳這一點投資常識。
不久前,和幾個朋友們討論起了基金投資,一位朋友打開了手機,給我展示了他 “豐富”的持倉。足足200多只基金,貨基、債基、指數基金……應有盡有!整個公募基金市場不過六千多只,他一人持有這么多只基金。
其實不少人也會這樣,看到覺得好的基金就想買點,被動指數型的滬深300、中證500、創業板,行業指數型的醫療、軍工、環保、科技、資源、生物……結果就是,越買越多,而且還很分散。這就引出一個問題,在做基金投資時,持有多大只基金才合適呢?
對于這個問題,不少“專家”認為,持有5只基金比較合適。
不過,在多年的基金投資經歷中,諾亞發現很多基金投資人認為,5只根本就不夠。
其實,針對這個問題,著名基金研究機構晨星公司,早年做過一個假設的投資組合。他們將基金只數從1 到30 不等,同時更換組合中的基金品種,然后分別計算每個組合五年的基金業績波動程度。
結果發現,1只基金的組合的波動率最大,每增加一只基金就可以明顯改善波動程度。當組合增加到7只基金以后,波動程度和基金增加就沒有必然聯系了。也就是說,晨星公司的研究表明,持有7只基金比較合適。
那么持有7只基金就一定合適嗎?
諾亞更認為基金數量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。比如基金投資金量,資金量越大,或者這筆資金占你總資產的比重越大,就越要考慮分散風險。當然持有的基金也需要同你的精力匹配,基金業績怎么樣,基金經理的表現如何……這些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。
諾亞建議大家,在做基金投資時,不用選擇太多基金。只需要精挑細選,選擇業績長期出色的基金經理和基金,做一個適合自己風險的資產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