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媒體報道,近日,為進一步規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業務,并有效防控金融風險,更好發揮資產管理業務促進資本形成、深化直接融資、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,證監會將會擬《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》《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運作管理規定》(以下統稱《資管細則》),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。
這也明確豁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資產集中度上的限制,并點明要“滿足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分期、分步投資的需要”,無疑在規則方面,給予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“優待”,體現出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方面的支持態度。放寬的規則限制,直接有利于擴大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資金來源。
近兩年來,中國股權投資行業各類資金來源收緊,投資機構募資面臨著嚴峻挑戰。但隨著實質性具體政策陸續出臺,這意味著監管部門已經了解到股權投資行業的募資難題,并已經開始逐步出臺相關政策,引導未來更多的“活水”流入到行業中來。
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大背景下,人民幣基金成為必需,科技投資也從冷板凳走進了聚光燈下。與此同時,市場要求從業機構不僅能持續給LP創造可觀回報,還有以規范、透明和可持續的方式創造回報。
很多專業人士也認為:國家已經意識到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在經濟轉型升級中的重要作用,過去某種程度上只是把它當作金融工具在用,而現在則是發揮發動機和支柱作用。這也肯定國內私募股權行業已經走到新的分水嶺,專業的基金管理機構正在迎來真正的黃金期。
回望過去20年,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市場,投出了數十家過百億美金的超級獨角獸;如今,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已經各占半壁江山,雙幣基金管理成為一線基金管理人的標配;數年的草莽期過后,市場正在逐步走向真正的專業化。
而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內部的結構性變化也在發生,有機構決定走上大資產管理的道路、更多堅守在了少數股權的范疇;綜合型基金不斷優化在不同細分領域的資金配比,行業屬性明顯的專業化基金也在冒頭。